两岸一家亲,这条路他走了36年
“武夷山是两岸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与台湾茶叶也有深厚的家亲渊源。希望两地以茶为媒,条路加强合作,走年共同传扬中华优秀传统茶文化。两岸”近日,家亲武夷山市在台北举办“山盟海誓 宝岛情深”武夷山(台湾)文旅茶交流联谊会,条路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在参加活动时说。走年
从1988年开始,两岸范增平30多年间往返大陆300余次,家亲深入参访大陆18个省市产茶区,条路在大陆20多个城市参加各类交流活动公开演讲,走年推动并参与中华茶艺专业的两岸设立和茶艺师认证考试制度的完成。这条推广中国茶文化的家亲道路,他一直在坚持,条路从未停下脚步。
与茶结缘
在20世纪80年代的台北,有一个特别的茶馆。茶馆环境清幽,里头备着主人精心挑选的好茶。收银台前只有一个“良心箱”,店内不设服务员。喝完茶由顾客自己定价,将茶钱投入箱内即可。如果顾客觉得茶不好,甚至可以不付款。
这个茶馆的主人,就是范增平。这桩亏钱生意,他在台北坚持了近10年。“当时台湾茶产业兴起,茶商的急功近利掩盖了这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茶文化。我想用这样的方式,让人们静下心来,去思考品茶背后的意义。”范增平说。
和范增平相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茶痴。他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是在台湾东吴大学读书的时候。大学时,范增平对宗教、哲学十分感兴趣,因禅宗的“吃茶去”公案得到启示,开始钻研茶文化。1979年,他师从台湾茶文化大师林馥泉。为了学茶,他跑遍了台湾各地的茶园,甚至住在茶农家里体验生活,不订报纸、不看电视,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茶文化中。
茶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将它具象化、可操作,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是范增平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创造出“三段十八步”茶艺,使茶艺成为一门学科,并广为流传。
准备茶具,等待水沸,温壶赏茶,分茶品茗……茶叶的泡法、茶器的搭配、茶空间的氛围,以及用什么水最适合,怎么样把这个茶泡好,范增平下了很大功夫。“茶文化是无形的,茶艺是有形的,如果没有茶艺的形式表现,茶文化就无法呈现。茶艺是具有仪式感的品尝方式,能把简单的饮茶行为,变为一种美好的生活艺术享受。人们能在茶艺展示中品味茶的千姿百态,更能通过茶艺,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范增平说。
推动交流
年轻时的范增平就深知茶文化的“根”在大陆,要研究、推广茶文化,必须到大陆去。
1988年,已是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秘书长的范增平,与其他10多个行业的代表组成“台湾经济文化探望团”来到北京,开启了他以茶为媒,在海峡两岸普及推广茶文化的漫长旅程。30多年间,范增平深入访问了大陆18个省市的主要产茶区,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公开演讲,并表演茶艺,不遗余力地推广茶文化。
在范增平看来,茶艺进入教育体制内,发展的空间才会广阔。1997年底,范增平结识了北京外事职业高中的迟铭校长。二人一见如故,在如何将茶文化引入教育方面很快达成了共识。
迟铭组织学校的师生利用课后时间学习,范增平以校为家,亲自授课,1998年,北京外事职业高中在大陆首创中华茶叶礼仪专业。之后,大陆的许多大学、高职、中专纷纷开办茶艺或茶文化的选修课程,茶艺专业也逐渐增加。
为了规范茶艺专业的教学标准,教育部邀请北京外事职业高中编写教材。在范增平的帮助下,第一部《茶艺概论》教材出版。同时,为了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劳动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直推动先培训后认证就业的职业资格证书。2001年4月,首批茶艺专业学员参加茶艺师技能培训、考核,同年6月取得劳动部颁发的茶艺师资格证书。
“从茶艺专业的设立到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迟校长与我都付出很多,但我们都觉得能在推动茶文化发展中贡献绵薄之力很值得。”而范增平也在之后的20余年间,在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夷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办讲座,担任客座教授,举办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不断推动两岸茶界的交流合作。
闽台渊源
在微信朋友圈写茶艺日记,是范增平每天都要完成的工作。或长或短,谈的是品茶的感受,谈的是对茶艺的感悟,更多谈的是两岸茶界的交流。
福建作为与台湾一水相连的大陆主要产茶区,是范增平走访最多的省份,两岸茶文化交流的大小活动也都能看到范增平的身影。范增平告诉记者,闽台两地的茶叶渊源可以追溯到300年前。台湾历史学家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中记载:“嘉庆时(1796年—1820年),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彝之茶,植于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所言便是武夷山茶籽引入台湾之事。
而茶文化作为两岸茶人的一条纽带,推动着闽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茶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茶文化在海内外远扬,茶产业才能持续发展。”范增平说,大陆在“三茶统筹”中,将茶文化放在首要位置,茶产业随之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分有远见。“早年间,台湾在茶园管理、制作技艺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大陆学习的地方。现在反过来,在茶器具设计、包装创新、茶文化赋能等方面,台湾茶人需要向大陆取经。”
一叶同根,一味同心。范增平说,正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与追求,推动着两岸茶产业的融合发展。而中国茶文化要走向世界,同样离不开两岸携手同行。“我期待两岸同胞能有更多机会坐在一块,共饮一壶茶,共叙两岸情。”范增平说。
(责任编辑:休闲)
-
中方回应赖清德拟“过境”窜美: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分子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窜美
中新社北京8月3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8月3日就中国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拟“过境”窜美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分子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窜美,将密切关注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李刚业) 昨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我市大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发展繁荣群众文化,“千百重点文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市文广新局每年都根据实际调整充实不同的内容,至今已培 ...[详细]
-
在谈到日照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时,杨军表示,一要用党的十八大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明确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美莹)11月16日,我市召开纠正物流领域乱收费和公路“三乱”问题协调推进会,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纠风工作会议和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纠正物流领域乱收费和治理公路 ...[详细]
-
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已于4月23日开幕,当记者与一家参展商谈起近期关税影响时,这家参展商自信满满,有技术有创新就是有底气。 ...[详细]
-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王增仕)五莲县将新农保试点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覆盖。目前,全县共有26.89万农村居民参保,参保率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贾艳锋 通讯员 梁远林 刘芳) 日照海事局积极践行构建“四型海事”(学习型、责任型、服务型、创新型)承诺,联手我市港航、引航、港口主动服务港口发展,积极为深化港口对外合作、提升竞争力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针对近期海上交通事故频发的实际,日照港轮驳公司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多措并举密织海上生产安全网。 该公司组织海上生产拖轮船员观看事故视频、研读事故通报,使其明了事故的巨大危害性, ...[详细]
-
中方宣布对美军工企业及高管反制 外交部表态:立即停止武装台湾
中国台湾网12月5日讯 据外交部官网消息,12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刘艳娟)近日,日照港信息中心开展了以“设备与安全”为主题的“设备管理月”活动,活动主题为“加强运行管理,强化维护保养,做好检查检测,确保安全可靠”。 完善标准,落实制度。针对中心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