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院士:我为什么反对集中供冷
舜玉花园小区是江亿集中济南较早采用类似集中供冷的居民小区,但仍有不少居民自行安装空调。院士(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图)
2022年夏天,反对济南将集中供冷这一鲜有关注的供冷模式拉到了聚光灯下,引发热议(具体参见2022年8月18日《南方周末》报道《不开空调就能26℃?江亿集中 济南“集中供冷”探访》《集中供冷“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多难?》)。
集中供冷,院士以及早已在北方实行几十年的反对集中供暖,都属于区域能源系统,供冷其背后隐含的江亿集中是节能减碳以及建筑节能路径的讨论。在能源短缺的院士当下和“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建筑节能身上的反对担子越来越重——我国建筑耗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以上,建筑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供冷三大“耗能大户”之一。
不过,江亿集中业界针对区域能源系统利弊的院士争议已久。中国工程院院士、反对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在该领域研究多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对集中供冷表达过反对意见,他即认为,集中供暖“仅有一利”,但集中供冷、冷热同供均存 在资源浪费。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江亿院士指出,未来建筑节能在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中华民族节俭的美德,继续保持养成的绿色使用模式。
供冷与供热不一样
南方周末:几年前,你就集中供冷这个话题接受过采访,当时你是持反对意见的,如今的态度有无变化?
江亿:我依旧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而且走到哪里都是这个观点。2000年,我应邀到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多地与热力公司研讨,当时他们跟我说,日本在搞集中供冷,我跟他们举行了三场辩论,一开始他们举了许多优点,到最后花了一个星期双方达成共识,集中供冷只有一个优点:日本缺少足够的工程师管理制冷设备,集中便于管理。
南方周末:我注意到,你也做了不少集中供热研究,为什么集中供热你是支持的?
江亿:北方集中供热,能耗高、损失大、投资大,问题很多,但为什么还要做呢?这是因为“有一利”。因为供热需要烧煤,只有越大的锅炉才越干净、越好管理。
现在一些地方想要“煤改气”,用天然气供热,就有人想直接将煤锅炉改成燃气锅炉,我认为这极其不对——天然气应该是分散的,让大家自己烧就可以了。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2005年前后,北京回龙观小区开始分户用天然气壁挂炉供热,用户可以调节温度,我们入户测温、调查住户的感受。结果发现,壁挂炉用户家里平均18-19度时,用户就觉得很舒服,而集中供热用户
(责任编辑:百科)
-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李刚业) 近日,由日照市科协推荐的日照市博物馆、日照市海洋科普展览馆等两个单位,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至此,日照已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达到4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由中国科协认定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张立功)10月29日,中远集运旗下的“天庆河”号轮顺利靠泊日照港集装箱码头西六泊位,该轮是日照港靠泊的最大同类型集装箱船舶。 “天庆河”号轮为中远集团第四代大型集装箱专业运 ...[详细]
-
本报记者 蒋月阳 在11月3日的日照公交“亲子大巴”公众体验活动上,有许许多多让人难忘的情节,或许这些情节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故事,但从中却能看出一次活动带给一群人的感动。□最敬业的人 贾艳锋是启动仪 ...[详细]
-
2023年8月4日,哈尔滨市森林消防支队在救灾现场。人民视觉/图)2023年8月5日晚上,廖薇发来一段洪水退去后的视频,视频里是她的家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尔站林场,那些被洪水连根拔起再折断撕碎的松树、桦 ...[详细]
-
本报记者 王均薇 今年,东港区第一次鲜明地将“加快服务经济发展”放在全区发展的第一方阵。年底将至,代表全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东部板块,有哪些破题之作呢? 前所未有的外资集中投入,重量 ...[详细]
-
一股来自贝加尔湖地区的强冷空气正在东移南下,受这股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3日下午到夜间,我市有一次降水过程,前期以降雨为主,夜间大部分地区转为雨夹雪,过程降水量小到中雨;3日夜间开始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许静 通讯员 刘加林)今年以来,市建委围绕简化办事流程、服务工程建设,对工程建设审批实行“一表通”服务,审批效能进一步提升。 建设工程审批服务“一表通”,即按照工程建设审批程序,以工 ...[详细]
-
“P图传黄谣”“杀夫冰柜藏尸”:公共讨论不能以性别站队丨快评
最近,同样发生在江苏苏州的这两件事,一件杀人藏尸案,一件P图传黄谣案,均引发强烈关注。第一件事是冰柜藏尸案。近日有网友发布短视频称自己儿子被儿媳杀害,藏尸冰箱15个月之久,其间儿媳谎称其去外地躲债了。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李刚业) “真像小红辣椒啊!”11月3日,记者在日照街道前鹅庄的试验田里,见到了由东港区高级农艺师安保衣培育出的特大枸杞。晶莹剔透的枸杞挂在枝头,枸杞的大小比常见的野生枸杞果实大了3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