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院士:我为什么反对集中供冷
舜玉花园小区是江亿集中济南较早采用类似集中供冷的居民小区,但仍有不少居民自行安装空调。院士(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图)
2022年夏天,反对济南将集中供冷这一鲜有关注的供冷模式拉到了聚光灯下,引发热议(具体参见2022年8月18日《南方周末》报道《不开空调就能26℃?江亿集中 济南“集中供冷”探访》《集中供冷“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多难?》)。
集中供冷,院士以及早已在北方实行几十年的反对集中供暖,都属于区域能源系统,供冷其背后隐含的江亿集中是节能减碳以及建筑节能路径的讨论。在能源短缺的院士当下和“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建筑节能身上的反对担子越来越重——我国建筑耗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以上,建筑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供冷三大“耗能大户”之一。
不过,江亿集中业界针对区域能源系统利弊的院士争议已久。中国工程院院士、反对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在该领域研究多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对集中供冷表达过反对意见,他即认为,集中供暖“仅有一利”,但集中供冷、冷热同供均存 在资源浪费。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江亿院士指出,未来建筑节能在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中华民族节俭的美德,继续保持养成的绿色使用模式。
供冷与供热不一样
南方周末:几年前,你就集中供冷这个话题接受过采访,当时你是持反对意见的,如今的态度有无变化?
江亿:我依旧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而且走到哪里都是这个观点。2000年,我应邀到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多地与热力公司研讨,当时他们跟我说,日本在搞集中供冷,我跟他们举行了三场辩论,一开始他们举了许多优点,到最后花了一个星期双方达成共识,集中供冷只有一个优点:日本缺少足够的工程师管理制冷设备,集中便于管理。
南方周末:我注意到,你也做了不少集中供热研究,为什么集中供热你是支持的?
江亿:北方集中供热,能耗高、损失大、投资大,问题很多,但为什么还要做呢?这是因为“有一利”。因为供热需要烧煤,只有越大的锅炉才越干净、越好管理。
现在一些地方想要“煤改气”,用天然气供热,就有人想直接将煤锅炉改成燃气锅炉,我认为这极其不对——天然气应该是分散的,让大家自己烧就可以了。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2005年前后,北京回龙观小区开始分户用天然气壁挂炉供热,用户可以调节温度,我们入户测温、调查住户的感受。结果发现,壁挂炉用户家里平均18-19度时,用户就觉得很舒服,而集中供热用户
(责任编辑:民生)
-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5日,英国南威尔士的小麦正在收割。 小麦在养活人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占全球饮食总热量的18%。近期由英国巴斯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欧洲小麦作物中有害的真菌毒素正在增加,几 ...[详细]
-
主流日照讯 11月28日,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市委会总支)、市工商联班子成员,党派机关人员、部分工商联会员企业负责人共70余人,到全市聚力双招双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分项目现场进行观摩。与会人员先后 ...[详细]
-
突出创新核心 完善创新体系“四个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隆起带——专访日照高新区工委书记孙立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邢慧 通讯员 窦亚昆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进一步吹响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 ...[详细]
-
日前,岚山区投资1150万元,在上海浦东新区租用了一幢2133平方米的高端写字楼,作为“岚山上海)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正在内部装修,计划元旦正式对外运营。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的承建单位,新岚山财金 ...[详细]
-
总台记者从上海市文联获悉,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于今天9月22日)凌晨在上海离世。任溶溶,本名任以奇,1923年出生于上海虹口东新康里一处沿街的两层楼上。1927年,他随父母离开上海,回到广 ...[详细]
-
主流日照讯日前,记者从市交警部门获悉,自11月29日严查开车拨打使用手机等四种交通违法行为以来,6天内通过电子监控抓拍并录入了近200起开车打电话的违法行为,这些驾驶员将被处以罚款50元、记2分,并公 ...[详细]
-
主流日照讯 11月30日—12月1日,全市乡村旅游讲解员素质提升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全市部分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精品采摘园讲解员代表80余人参加。日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讲解员是旅 ...[详细]
-
11月27日,副市长高月波一行对日照市创业创新孵化服务中心工作进行督导。高月波一行参观了日照市创业创新孵化服务中心并听取相关工作汇报,他指出,市创业创新孵化服务中心要在高标准、新理念、接地气、求实效、 ...[详细]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注意到网上舆情反映“巴黎贝甜”被罚引发社会关注。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在“巴黎贝甜”案件中,办案部门考虑了企业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涉案金额等 ...[详细]
-
日前,岚山区投资1150万元,在上海浦东新区租用了一幢2133平方米的高端写字楼,作为“岚山上海)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正在内部装修,计划元旦正式对外运营。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的承建单位,新岚山财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