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宇宙里寻找消失的儿子

  发布时间:2025-05-07 13:56:5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2023年4月10日,内蒙古包头市,强沙尘暴来袭。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图)沙尘暴从北方吹来的第二天,一早,黄沙还没褪去,包头城外东北角的顶独龙贵村里,已经有村民在等着。她五十多岁,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

2023年4月10日,流量里寻内蒙古包头市,宇宙强沙尘暴来袭。找消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图)

沙尘暴从北方吹来的流量里寻第二天,一早,宇宙黄沙还没褪去,找消包头城外东北角的流量里寻顶独龙贵村里,已经有村民在等着。宇宙

她五十多岁,找消是流量里寻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等的宇宙那位“不容易的寻子爸爸”,是找消12年前曾到村里打工的外地人。但那时她并不认识。流量里寻直到有了总也刷不完的宇宙手机短视频,一个叫“寻儿杜后琪”的找消账号老在信息流里冒出来,一来二去,杜小华成了她的“熟人”。

杜小华又回来了。这个消息也是她在信息流里刷到的。2023年4月10日,坐了36个小时的火车硬卧,他和沙尘暴同时抵达。

拥有274万人口的城市裹在一片浑浊的橘色里,傍晚时分,橘色越发怪异地透出铁锈红。走在路上要掏出手机,不一会儿,屏幕就蒙上一层细沙。躲进室内,细微的沙尘从缝隙钻进屋子,一张嘴,喉头一阵尘土的颗粒感。隔着玻璃窗,远处的阴山山脉消失了。

“包头包头,出门就得包着头!”路旁有人调侃。

“北方的春天就是这样。”江西人杜小华对这糟糕的天气没太在意。手机补光灯亮起,他开始了又一场直播,一只手往额上涂抹带货的生发剂,眼睛盯着飞速滚动的留言区,嘴也没歇着:“谢谢大家的关注!也麻烦多多提供线索。”

同样刷到杜小华视频的人还包括:一位相识的老乡,看到他在内蒙古,赶忙打电话约饭。一个老板,发现他住在自家的酒店,留言说要给免单——最后付了会员价。一位画师,画了张小米奇的油画,约他拍视频,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一位律师,几天前刚注册了短视频账号,见面时,两名助手全程拍摄。一名“资深媒体人”,出发来找他前就说好,自己是“来蹭流量的”。

人人都喜欢团圆的故事。一年前,杜小华随手发了条“太阳升起来了”的动态,就让记者们以为“可以提前做准备了”。这次也不例外。杜小华说“有接近小米奇的线索”,传出去就变成充满噱头的标题——“新进展!”“线索已锁定!”“小米奇要回家了?”

当然,顶着风沙来到包头的记者们,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一条确凿的线索

“小米奇要回家了?杜爸爸赴内蒙古重走儿子被拐之路。”

2023年4月11日,内蒙古包头市顶独龙贵村,12年前杜后琪丢失的地方。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图)

路边白杨开始吐绿。透过浑浊的沙尘,杜小华留意到这个好兆头。这趟来之前,他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接近小米奇的线索,即将进入关键时刻。”

小米奇是儿子杜后琪的小名,12年前在包头失踪。

3月,杜小华收到一条来自鄂尔多斯的线索。爆料人说,自己听一个熟人无意间讲起,她弟弟在2012年买了个男孩,六七岁,江西人,皮肤黑黑的。

这样的线索在评论区太常见了。没有准确的买家姓名、没有住址,在寻亲圈子里,这通常会被视作无效信息。况且,这些描述和小米奇的特征完全吻合,简直就像恶作剧。

不过,爆料人还提供了另外三条线索,其中两条,警方都确认了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属实。这让杜小华在意起来。他越来越相信,要顺着线索挖下去,万一,就是他呢?

4月11日一早,杜小华前往顶独龙贵村,去小米奇消失的地方。有追拍团队在短视频平台开始直播,标题是:“小米奇要回家了?杜爸爸赴内蒙古重走儿子被拐之路。”

每回到包头,杜小华总会到村里转转,没什么事也去待上一会儿。万一,孩子找到那儿去了呢?又或者,万一村民们发现了什么新线索呢?

从公路转入颠簸的土路,说不好是沙尘天气还是路面扬沙,视线愈发浑浊起来。路旁清一色红砖平房,潦草地涂着厚薄不均匀的水泥,和12年前没什么两样。

短视频的传播,让“拐孩子”像一片赶不走的乌云,始终笼罩着顶独龙贵村。有村民说,直到现在,到了晚上,家长们还是不放心让孩子独自出门。

村里最明显的变化,是外来人少了。2008年,木匠杜小华到这儿时,房租低,离市区不远,外地人开的小作坊有七八家。老板租下两户相邻民宅,就成了橱柜厂,厂区中间,隔了条不足十米宽的土路,就是村里的主干道了。

杜小华和妻儿住在东边那处宅子,大多数工友住在西边。2011年3月6日,赶上农历“龙抬头”,吃过晚饭,杜小华到西边找工友商量:要不要去镇上澡堂洗澡?

到19:20,小米奇也跑来问:还去不去镇上?村里娱乐生活贫瘠,对六岁的孩子来说,去澡堂算是一桩。那天零下十多度,又是大风,“不去了,让你妈妈给你洗吧。”杜小华回答。

这成了父子俩最后的对话。之后,小米奇转身出门。

“儿子呢?”20分钟后,妻子找来了。

那是个活泼但胆小的孩子。瘦小,长圆脸,鼻梁上有一块不太明显的伤疤,双眼皮,眉毛淡淡的,睫毛特别长,耳朵紧贴后脑勺。因为鼻梁受过伤,要是小米奇哭得伤心了,会流鼻血。

一个巴掌引发的关注

他第一次体会到互联网的威力。一天之内,短视频账号粉丝从几千涨到十多万。

2023年4月11日,内蒙古包头市顶独龙贵村,12年前杜小华一家住在这里。铁门上,杜小华写上寻人启事,内容包括儿子杜后琪的特征、丢失过程、夫妻俩的电话,以及央求房东不要擦去这些信息。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图)

杜小华上一次离开包头其实只是在几天

  • Tag:

相关文章

  • 杜邦中国:从中央研究院到开放式创新丨外资研发中心调研系列二

    陈志东的名片,看上去格外轻薄透亮。“试试能不能撕开?撕开了我请吃饭。”他不是第一次这么兴高采烈地“邀请”人当面撕自己的名片。很多人试了,但没人成功过。名片用的是杜邦公司上个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高密度
    2025-05-07
  • 消防培训演练成大学新生军训“必修课”

        本报讯通讯员 赵玉祥)9月19日上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5200余名大学新生在军训即将结束时在教官的带领下听取了消防知识讲座并参加了灭火疏散救援演练,初步学习了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提高了自防自救能
    2025-05-07
  • 日照市领导检查指导“三秋”生产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9月19日,副市长刘西良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莒县、五莲县检查“三秋”生产准备工作。  检查组一行先后实地查看了莒县小店镇绿芦笋基地、库山丹参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等,并听取了相关情
    2025-05-07
  • 市政协调研海洋与渔业工作情况

    本报讯记者 陈蕾)9月22日,市政协对我市海洋与渔业工作进行调研。市政协主席李守民参加调研并讲话。副市长刘西良陪同调研。市政协副主席戚素芬、王坤英、董淑波、董全宏及部分市政协委员参加调研。市委常委、宣
    2025-05-07
  • 气候大会、无尽的战争、约旦河西岸丨刊中人

    【美】《时代》12月4日 联合国气候大会主持人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皇宫的对面,坐落着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它的玻璃摩天大楼是抛光的,装潢简单,员工效率很高,访客则要遵循长达13页的着装手册。经
    2025-05-07
  • 2011年全国游泳锦标赛完美闭幕

        本报讯记者 肖杰)历时6天的2011年全国游泳锦标赛,以日照出色的赛事环境和游泳健儿的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赛事,于9月26日下午在日照游泳馆落下帷幕。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尚修
    2025-05-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