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三代”台青洪小贺:海南自贸港带来渔业转型升级良机
中新社海口9月17日电 题:“渔三代”台青洪小贺:海南自贸港带来渔业转型升级良机 中新社记者 符宇群 色彩艳丽的渔三代东星斑、全身波点的台青老鼠斑、罕见的洪小贺海蓝瓜子石斑……在海南文昌铺前的海南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养殖池内各类名贵海水鱼在水中畅游。南自这里育出的贸港种苗及成鱼,除了大陆市场,业转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型升 9月4日,良机台青洪小贺在养殖基地内展示老鼠斑成鱼。渔三代中新社记者 符宇群 摄 这是台青台青洪小贺的父亲洪宜展建立的养殖基地。洪宜展是洪小贺海最早一批来海南发展石斑鱼苗孵化及养殖的台商,在海南文昌、南自琼海、贸港乐东等地都有养殖基地,业转多年来不断探索人工孵化技术繁育名贵海水鱼,型升靠售卖鱼卵和鱼苗成为海南“石斑鱼大王”。 洪小贺一家从爷爷开始渔业养殖,爷爷在台湾从事传统渔业养殖,父亲来到海南从事现代化渔业养殖。洪小贺2012年听从父亲的建议,从台湾来到海南打拼。“来到海南后,父亲每个月给我2000元(人民币,下同)工资,让我从基层员工做起,每天洗鱼塘、搬鱼。”洪小贺说,通过3年的艰苦学习,基本掌握了养殖技术。 11年间,洪小贺协助父亲经营管理养殖基地,同时开设公司自己创业,在鱼类新品种开发、良种选育、科学制种产业化生产、产品加工及运输销售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洪小贺坦言,水产养殖行业“养”不是最难的,最大的难点在于永续经营。水产养殖需要久久为功,新品种的选育过程更是漫长,后续还要考虑拓展产业链,如何永续经营是每个水产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洪小贺看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给渔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他表示,基于海南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温润的热带气候等比较优势,加上海南自贸港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政策优势,企业可以借此引进优质、正规的国外种苗到海南繁育,这些都让海南水产种业发展更具竞争力。 9月4日,台青洪小贺在养殖基地内给鱼儿喂食。中新社记者 符宇群 摄 “像章红鱼过去基本上养殖户只能通过捕捞卖到日本,而现在可以通过人工苗繁育养殖。”洪小贺说,目前公司已组建名贵海水鱼繁育技术团队,主要在产学结合、鱼病防治、新品种繁殖等方面发力。此外公司还与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研发种苗品种,在种苗繁育方面不断有新突破。 洪小贺说,海南近年来发布的系列加快渔业转型升级的措施,在水产种业发展、休闲渔业等方面有很大支持力度。他希望,在一产、二产事业稳固后,尽快拓展公司的三产事业。现下,洪小贺正忙着在海南筹划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一个集生态修复研究、科普海洋文化、海钓观光、潜水摄影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地,“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后,将吸引更多人走进渔场。” 9月4日,航拍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木兰湾附近的海南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中新社记者 林士杰 摄 随着海南自贸港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定位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推动渔业转型,洪小贺和父亲洪宜展还有更大的渔业发展规划。他们参与投资建设的海南乐东海洋南繁种质科技产业园近期开建。产业园占地约1850亩,总投资20亿元,计划建设集水产种苗研发培育、展示和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海洋水产种苗企业集群。 在发展水产事业的同时,洪小贺还不断推动两岸渔业发展交流,积极搭建服务台湾青年的平台,并获得“海南青年五四奖章”荣誉。他近期正忙着对接台青来海南参加台商峰会,“届时我将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诉台湾青年应该多来大陆走一走,只有亲自到了这里,才能了解这里的发展变化。”(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国防部:“台湾有事”源自美国搅事
- 省交通运输厅调研组到日照调研督导
- 治理问题305项 兖日铁路日照段沿线干净了
- 感怀清明 遥寄相思 晨刊征集“我”想对“你”说……
- 福建漳州新增两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 日照解除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 2018日照女子樱花马拉松4月21日开跑
- 日照打造“食安日照”品牌
- 外交部:正告菲律宾不要在台湾问题上玩火
- 日照提高用水效率保障供水安全
- 日照启动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 2018日照女子樱花马拉松4月21日开跑
- 中方: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研发团队虾青素项目成功转化
- 日照邀请专家解读中国制造2025和中小企业政策
- 五莲山—九仙山获国家级地质公园评选资格
- 吴萨:立足政策时度效提振信心
- 发挥生态优势 聚力打造乡村振兴“五莲版”
- 清明假期日照旅游活动精彩纷呈
- 省交通运输厅调研组到日照调研督导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