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伴青春——农田里的青年“发明家”
青春岁月,发明家有人卫国戍边,麦浪有人远赴山海,伴青有志青年在不同的春农舞台追逐着梦想。 对37岁的田里戴飞而言,青春的发明家舞台不止一处。讲台上讲授农机知识、麦浪实验室内研发农机装备、伴青田地里开展实地检测……朋友说,春农他就是田里农田里的“发明家”。 戴飞是发明家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他与研究团队联合企业研发出国内首台胡麻联合收割机、麦浪国内首台丘陵山地藜麦联合收割机、伴青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春农自走式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参加工作以来,戴飞参与研发的田里12种农机装备已经过批量化生产,在西北大地上耕耘不止。 戴飞(右一)检查胡麻联合收割机。(受访者供图) “我家父辈都是务农为生,所以我也离不开土地。”戴飞说。 戴飞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跟着庄稼一起成长的他,每每见到拖拉机就“两眼放光”。参加工作后,他才知道农机装备的研发并不是实验室里的闭门造车,而是要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具体使用情况不断打磨、调整设计参数。 “农机装备研发中,田里的时间占六成,收庄稼时我们都得顶着太阳跟在收割机后面检查,因为土壤、湿度、作物密度等都会影响工况。”戴飞说,比如在甘肃广泛种植的胡麻,因为其茎秆较粗,过去人工收割时每收一亩就得磨一次镰刀,普通收割机容易产生缠绕等情况。研发胡麻联合收割机需要大量数据,才能对产品设计进行不断完善。 热爱面前,辛劳只是奋斗路上的点缀。戴飞的研究团队一共13人,其中11名是“85后”的青年,他们把青春挥洒在田地和实验室间。“我们和其他人一样,就是想为祖国做点事情。”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张仕林说,生产条件越困难的地方越需要农机技术,越需要有人迎难而上。 陇原大地上,一批批青年才俊正为了祖国繁荣富强前赴后继。记者从甘肃省委组织部了解到,近年来,甘肃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推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同向发力,每年选派300余名青年人才到产业一线培养锻炼,实现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青年力量。 戴飞的家乡早已用上了他和团队研发的胡麻联合收割机。现在,戴飞主要研究“西北旱区膜土-机器-作物互作系统机理与机构”“西北小差异混杂特色经济作物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方向,他希望,他的研究成果能让家乡的麦浪“一浪高过一浪”。(记者崔翰超)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让你永远铭记美丽蛇蝎女的决心
- 市质监站组织篮球友谊赛喜迎全运会
- 机关服务中心认真做好国庆节前大检查
- 日照市首届老年人运动会闭幕
- 【读方志 游中国】茶马蹄痕绣古道 云霞霓影系天涯
- 日照市铁路护路协会成立
- 十一运会日照赛区召开决赛动员大会
- 日照火车站列车运行时刻没有调整
- 【金猴降妖】大圣三打白骨精
- 十一运会日照赛区召开决赛动员大会
- 希望工程安利爱心电脑室捐赠暨安利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仪式举行
- 市政协机关举办书法摄影展
- 谈了很多年的教育问题,到元宇宙时代会有新的答案吗?
- 市住房办督导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 500万元注入“三秋”生产
- 日照海事局多措施做好国庆期间维稳工作
- 台媒:“中国海监8029”航入金门水域
- 全市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专项检查总结会召开
- 500万元注入“三秋”生产
-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实训基地落户市自来水公司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