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搜 > 产业向上,广东向“新”|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产业向上,广东向“新”|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2025-05-08 02:00:25 [百科] 来源:社稷评论追踪

5月14日,新“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启动。产业向上当天上午举行的广东情况介绍会上,省委组织部、向高行省委金融办、质量省委改革办、发展省发改委、调研省教育厅、新省科技厅、产业向上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通报广东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广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向高行情况。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质量“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居全球第二;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发展10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调研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新专精特新“小巨人”位居全国前列;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和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辆)是“广东造”……

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正在南粤大地聚力成形。向上突围,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快跃升。

梯次发展,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产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构筑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

“广东形成梯次发展的万亿元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赖茂华介绍,当前,广东以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运用数字技术加快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抓住风口,壮大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制定广东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谋划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和概念验证中心。

比亚迪生产车间。南方+记者 朱洪波 通讯员 张枫 摄

具体来说,战略性支柱产业着眼“稳”。省工信厅总经济师邹勇兵介绍,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等支柱产业持续引领全国,支柱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三成半,立稳广东产业“顶梁柱”。

新兴产业着眼“进”。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领域涌现更多的全国领先细分产业集群,激发工业经济新活力。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和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辆)是“广东造”。

未来产业谋篇“新”。广东加快布局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等一批未来产业“新领域”。

发力新赛道,广东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赖茂华介绍,广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四大产业创新高地,成功创建生物制造、纳米智造、先进高分子材料3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累计建设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13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前列。

立足特色、发挥优势,广东的“百千万工程”始终把发展壮大县域产业作为重中之重

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透露,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广东将统筹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和镇村建设,让现代产业发展为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广东突出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粤东粤西粤北布局建设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平台,转移项目超650个,总投资超3200亿元。推动县域全产业链发展,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陈德忠说。

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形成合力,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

当前,广东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发动各方力量共同步入创新轨道,在创新能力构建上形成合力。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离不开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介绍,广东围绕产业需求组织实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推动原创性成果产出。

梁勤儒举例,重大项目“5G通信设备用高导热二维材料柔性膜的制造与应用基础研究”研制出4条专业生产线,产品已在华为、中车、小米、中兴等多家企业测试应用。

技术攻关更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梁勤儒介绍,广东采用“竞争择优”“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多种方式,对“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开展科研攻关。企业牵头的项目占比50%以上,企业参与95%以上,在5G、4K/8K超高清、高端打印机、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打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瓶颈,部分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

位于广州黄埔的亿航智能EH216-S正在进行飞行测试。

“广东是国内第一个金融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省份,2023年末,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7.1%。”省委金融办副主任倪全宏表示,广东支持科创强省建设的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逐步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

倪全宏介绍,2023年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2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3200亿元,同比增长2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300亿元,同比翻了一番。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广东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袁纲介绍,广东纵深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宏大人才队伍。

目前,广东全省专业技术人才972万人,居全国前列;研发人员队伍135万人,居全国首位;在站博士后约1.3万人,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全职在粤工作院士193人;有效持证外国人才达4.5万人,省重大人才工程对青年人才的立项比例达70%。

在推进粤港澳人才协作方面,袁纲表示,广东充分发挥粤港澳比较优势,建立粤港、粤澳人才合作协调机制,支持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先行示范,积极推动粤港澳人才发展深度融合。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为了培养产业人才,广东正在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提到,目前,广东已有50所本科高校建有285个产业学院,本科生培养规模达17.5万人。立项支持省级以上产业学院133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50个,数量为全国各省之最。

(责任编辑:时尚)

推荐文章
  • 辅助生殖进医保前夜:政策细则待定,服务价格先涨

    辅助生殖进医保前夜:政策细则待定,服务价格先涨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普及和早产儿救治水平的提高,近年超早产儿救治成功的数量显著增多,存活率也逐渐上升。 中新社/图)经历三次促排卵、七次胚胎移植、花费二十多万元才生下女儿的小桃妈妈,用“血泪史”形容备孕 ...[详细]
  • 西合庄村“土墩”,谁的墓

    西合庄村“土墩”,谁的墓     本报讯(记者 夏宗伟) 9月6日,晨刊刊登《巨峰镇一“土墩”突现10米深洞》一稿后,不少读者拨打晨刊热线询问有关“土墩”的信息:这是谁的墓葬?就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6日上午,记者致电市 ...[详细]
  • 日照市政协调研市直学校办学情况

    日照市政协调研市直学校办学情况 李守民出席 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9月2日下午,市政协对市直学校办学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市政协主席李守民出席调研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毛晖明参加调研并主持汇报会。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实验小学、日照一中西校区 ...[详细]
  • 日照对冷冻水产品市场进行执法检查

    日照对冷冻水产品市场进行执法检查   本报讯记者 许静)为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冷冻水产品净含量标注的监督管理,市质监局近日对辖区内的生产经销企业进行了一次执法检查。  本次执法检查发现,除一家生产企业未按要求标注净含量外,其余 ...[详细]
  • 服务期不算教龄,特岗教师难“进城”

    服务期不算教龄,特岗教师难“进城” 2021年6月26日,2021年中央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个旧一中考点,考生走出考场。视觉中国/图)一直待在村小的特岗教师王遥想“进城”。她的三年服务期早已结束,希望通过教师调配考试,考入市区的学校。但当考 ...[详细]
  • 总重超30吨货车禁行傅疃河大桥

    总重超30吨货车禁行傅疃河大桥     本报讯(记者 孟锋 通讯员 成晓媛 郑文波) 9月4日,东港公路局联合市交警开发区大队发出提醒:车货总重超过30吨的车辆,近期禁止通行G204线傅疃河大桥。    近日,超载车辆违规通行造成桥 ...[详细]
  • 市老科协领导到市高级技工学校参观

    市老科协领导到市高级技工学校参观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在2011年教师节到来前夕,市老科协会长及顾问等一行18人到市高级技工学校进行参观考察,对学校近年来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学校下一步的工作提出要求和建议。    老干部们参 ...[详细]
  • 30台挖掘机“打擂”比写字

    30台挖掘机“打擂”比写字     本报讯(记者 秦钊) 9月6日上午9点,日照港集团公司第二十三届职工技术比赛暨第三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挖掘机项目比赛开幕,30名挖掘机操作手依次上台“打擂”。    24岁的郑永康来日照港工作刚 ...[详细]
  • 辐射损伤通过父亲遗传给后代丨科创要闻

    辐射损伤通过父亲遗传给后代丨科创要闻 合作与并购12月22日,科伦药业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已与默沙东MSD)签署独占许可及合作协议,科伦博泰向默沙东授予其管线中7种不同在研临床前ADC抗体偶联物)候选药物项目;协议生效后,科伦博泰 ...[详细]
  • 日照港交警大队专项排查道路事故隐患

    日照港交警大队专项排查道路事故隐患     本报讯记者 肖杰 通讯员 宋年升)为全力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辖区道路安全畅通,近日,日照港交警大队事故科联合公司安质科等部门采取措施,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促进道路交通安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