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电力工人一起“巡线”
本报讯(记者 秦钊) 8月10日,巡线记者走进日照供电公司,跟电和工作在一线上的力工电力工人一起,体验在高温酷暑中检修设备、人起巡查线路等日常工作。巡线
□镜头一:配电房如“桑拿房”
上午9点半,跟电岚山区甜河变电站厂区内,力工日照供电公司的人起工作人员正在进行110千伏变电线路的检修和清扫工作。
1号主变通风电源控制室内,巡线几名头戴红色安全帽,跟电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力工人员,正蹲在控制箱前一根根地理着杂乱的人起电线。他们的巡线任务就是将制箱里近百根电线切断、理顺,跟电然后更换一个新的力工控制箱,再将所有电线接上,使之正常工作。
因为是检修工作,所以全站停电,配电房内密不透风,室内温度近40摄氏度。
蹲在控制箱前的工作人员,个个汗流浃背,他们开玩笑说这叫免费的“桑拿”。“就不能穿得凉快点儿吗?”记者提出疑问。“那可万万不行啊!这种棉质衣服要比化纤、尼龙的衣服安全得多,这是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工区技术员李伟说。
□镜头二:
1126公里输电线路徒步巡视
下午3点,工程车在山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在路尽头,日照供电公司输电工区运检班的5名工作人员下了车。他们将要从这里开始检查海莒线高压电线8至10号输电铁塔,这三座铁塔蜿蜒5公里,盘旋在三个山头上。
带上斧头、扳手、“打蛇棒”、红外温测量仪以及水壶和药品等装备,工作人员开始了徒步巡线。
要想到达第一座山头必须爬上一个近70度的山坡,这个山坡全是黄土,没有任何植被,这也就意味着滑倒了连根“救命稻草”也找不到。工作人员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大步流星冲锋在前,而记者们却是举步维艰。
山头上矗立着高压线10号铁塔,登上山头,工作人员王超拿出红外温测量仪,开始测量高压电线导线接头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导线就容易被烧坏,影响输电。”王超说。经过测量,该铁塔的导线温度在正常数值内。
小憩片刻后,工作人员启程赶往下一个山头。此刻,面前的黄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茂密的杂草。由于杂草高度都没过膝盖,看不出有路可走,工作人员拿出了武器——“打蛇棒”。这其实就是一根普通的金属棒,只不过顶端装有一个叉。“这根金属棒有两个作用,一是摊开杂草,探出一条路,二就是打草惊蛇了。”运检班3班班长马兵说。由于这里极少有人来,所以没有路,每次运检班来巡线时,都是队员自己开辟路,他们还经常会遇到蛇,所以金属棒顶端的叉就是用来自我防卫的。
爬上第二个山头,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已经从衣领湿到了大腿膝盖处。即使热成这样,他们也不敢撸起袖子,因为山上蚊虫特别多,一不小心还会被带刺的杂草划伤。
第二个山头上矗立着高压9号铁塔,工作人员在用外温测量仪测量了导线接头的温度后,并未发现异常,只是铁塔的几处螺丝有松动现象,工作人员拿出扳手对螺丝进行了加固。
下午5点,在徒步5公里,越过第三个山头检查完8号高压铁塔后,运检班的巡检工作才告一段落。
据了解,日照供电公司共有23名巡检人员,这23人肩负着日照67条、1126公里输电线路的巡视检修任务,正常时期他们每天至少徒步5公里,每个月都要将全部输电线路巡视一遍,如遇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他们须驻守在深山中,以确保全市每天约195万千瓦时用电量的正常运行。
□镜头一:配电房如“桑拿房”
上午9点半,跟电岚山区甜河变电站厂区内,力工日照供电公司的人起工作人员正在进行110千伏变电线路的检修和清扫工作。
1号主变通风电源控制室内,巡线几名头戴红色安全帽,跟电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力工人员,正蹲在控制箱前一根根地理着杂乱的人起电线。他们的巡线任务就是将制箱里近百根电线切断、理顺,跟电然后更换一个新的力工控制箱,再将所有电线接上,使之正常工作。
因为是检修工作,所以全站停电,配电房内密不透风,室内温度近40摄氏度。
蹲在控制箱前的工作人员,个个汗流浃背,他们开玩笑说这叫免费的“桑拿”。“就不能穿得凉快点儿吗?”记者提出疑问。“那可万万不行啊!这种棉质衣服要比化纤、尼龙的衣服安全得多,这是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工区技术员李伟说。
□镜头二:
1126公里输电线路徒步巡视
下午3点,工程车在山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在路尽头,日照供电公司输电工区运检班的5名工作人员下了车。他们将要从这里开始检查海莒线高压电线8至10号输电铁塔,这三座铁塔蜿蜒5公里,盘旋在三个山头上。
带上斧头、扳手、“打蛇棒”、红外温测量仪以及水壶和药品等装备,工作人员开始了徒步巡线。
要想到达第一座山头必须爬上一个近70度的山坡,这个山坡全是黄土,没有任何植被,这也就意味着滑倒了连根“救命稻草”也找不到。工作人员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大步流星冲锋在前,而记者们却是举步维艰。
山头上矗立着高压线10号铁塔,登上山头,工作人员王超拿出红外温测量仪,开始测量高压电线导线接头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导线就容易被烧坏,影响输电。”王超说。经过测量,该铁塔的导线温度在正常数值内。
小憩片刻后,工作人员启程赶往下一个山头。此刻,面前的黄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茂密的杂草。由于杂草高度都没过膝盖,看不出有路可走,工作人员拿出了武器——“打蛇棒”。这其实就是一根普通的金属棒,只不过顶端装有一个叉。“这根金属棒有两个作用,一是摊开杂草,探出一条路,二就是打草惊蛇了。”运检班3班班长马兵说。由于这里极少有人来,所以没有路,每次运检班来巡线时,都是队员自己开辟路,他们还经常会遇到蛇,所以金属棒顶端的叉就是用来自我防卫的。
爬上第二个山头,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已经从衣领湿到了大腿膝盖处。即使热成这样,他们也不敢撸起袖子,因为山上蚊虫特别多,一不小心还会被带刺的杂草划伤。
第二个山头上矗立着高压9号铁塔,工作人员在用外温测量仪测量了导线接头的温度后,并未发现异常,只是铁塔的几处螺丝有松动现象,工作人员拿出扳手对螺丝进行了加固。
下午5点,在徒步5公里,越过第三个山头检查完8号高压铁塔后,运检班的巡检工作才告一段落。
据了解,日照供电公司共有23名巡检人员,这23人肩负着日照67条、1126公里输电线路的巡视检修任务,正常时期他们每天至少徒步5公里,每个月都要将全部输电线路巡视一遍,如遇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他们须驻守在深山中,以确保全市每天约195万千瓦时用电量的正常运行。
(责任编辑:社会)
推荐文章
-
2018年度厦门路桥“一路随行”高考奖学金发放仪式。海峡网讯 文/图 厦门日报 记者 邬秀君 刘艳 通讯员 李阳阳 李如) “我要代表这50名学生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详细]
-
厦门晚报讯记者 朱惠嫣)植树节即将到来,今年厦门计划完成义务植树1237.3万株,参与者有望超过375.1万人次。记者从市市政园林部门了解到,想要为城市添绿的市民和单位,可以通过向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捐资 ...[详细]
-
东南网6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厦门市民卡社会保障卡)启动试行发卡已经有段时间了,不少市民陆续拿到新卡了。有市民提出疑问,市民卡的e通卡功能该如何使用呢?昨日,厦门市人社局对此进行了解读。据介 ...[详细]
-
东南网2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艳峰)为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厦门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近日发布两项惠民新政,通过优化异地购房提取政策、试点代际互助机制等创新举措,切实减轻缴存人购房负担,支持合理性住房消 ...[详细]
-
海峡网8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洪恒亮)这个夏天,假“客服”很忙,仅上一周,七天内就有42人被假“客服”骗了。昨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为此发 ...[详细]
-
厦门日报讯 记者 沈彦彦)2025厦门网上年货节完美落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自1月7日活动启幕以来,全市电商平台、商贸流通企业协同发力,线上线下联动,成功掀起一轮消费 ...[详细]
-
厦门幼儿园中小班昨天复学学校出奇招用小火车接孩子最后一批厦门中小学幼儿园约70万名孩子都回校园了最短学期7月4日小学、幼儿园又要放暑假厦门日报讯 记者 佘峥)幼儿园小班和中班娃娃们昨天复学。这也是厦门 ...[详细]
-
东南网2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昨日,记者从厦门市商务局获悉,上周,厦门市主要副食品批发市场交易量与上期相比,猪肉、蔬菜有所增加,水产品有所减少;同时,蔬菜批发价有所上涨,猪肉持平。监测数据显 ...[详细]
-
昨日,记者从厦门交警获悉,今年以来,厦门共有20人被处以终身禁驾,年龄最小的仅24岁,年龄最大的52岁。因被处以终身禁驾,意味着这些人这辈子都和方向盘无缘了,终身再不能驾驶机动车。数据显示,今年1月1 ...[详细]
-
东南网2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鹏波 通讯员 韩超)2月7日上午,2025年全国帆船冠军赛在厦门环东浪漫线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今年第一场全国性帆船比赛,这场比赛也意味着新一年中国帆船赛季的启航。本次比赛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