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只有人类这个物种发展出自然保护的概念
时间:2025-05-07 06:16:15 出处:娱乐阅读(143)
科普人花蚀(帕索卡/图)
“能活着让社区赚钱的地球鸟儿,人不会让它死”
无论是有人北京的玉渊潭公园,还是物种上海的大宁公园,或是发展广州的流花湖公园,越来越多拿着专业摄影设备的出自人来到这里,等候着鸟儿的然保到来。2025年春天,概念演员李现到北京玉渊潭拍鸟的地球照片一度登上互联网热搜。在他的有人照片里,有鸬鹚捕鱼,物种苍鹭展翅。发展
在城市中生活,出自观鸟是然保人们为数不多的亲近野生动物的机会。鸟儿们何时来,概念最终到来的地球又会是哪几种鸟?这种未知性是都市观鸟的乐趣。
千里之外的云南西双版纳,在勐腊县勐仑镇的么等新寨里,观鸟成了可以预测的事。
科普作家花蚀是云南鸟塘的常客。最近的一次,他在云南住了半个月,先去了保山的百花岭,又去了盈江的犀鸟谷,一路看鸟塘。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生态游。打着“观鸟游”和“观鲸游”旗号的新机制真的有用吗?这吸引着从事生态保护报道工作12年的花蚀。花蚀是“80后”,大学读生命科学专业。2011年毕业后,他加入了果壳网。工作七年后,时任果壳网新媒体主编的花蚀辞职,成为一名科普作家和生态摄影师。对生态旅游的运行方式感到好奇的他,近几年特地去参加各类观兽、观鸟团,团友大多是爱好摄影的大爷。
鸟塘往往坐落于远离村寨的森林,周边草木丰茂。花蚀所在的鸟塘曾是一片没什么树的空地,因为附近一处泉眼的存在,原本就有不少鸟儿被水源吸引到这里栖息。花蚀藏在专门为观鸟者准备的铁棚后,身边是几位操作长焦相机的拍鸟人,他们等待鸟群的到来。
游客们等待的时候,鸟塘的主人飘海走近,发出一阵专门吸引鸟的哨声。一群胸腹银白、眼上有黑带的小鸟相继飞来。银胸丝冠鸟是这个鸟塘的明星鸟种。在飘海的一号鸟塘里,它们全天可见。飘海再走进林间,挂起专门吸引鸟的盛有面包虫的椰壳。鸟群惊飞到几米开外,又被吸引到椰壳旁。
铁棚后,来自观鸟者的一阵阵快门声响起。
鸟塘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争议,由于缺少行业规范,诱鸟抓鸟、掏窝贩卖偶有发生。用食物把鸟类吸引到固定地点供人观看和拍摄的方式,在许多观鸟人的眼中“不够高级”。2024年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在规则中指出,“不允许使用可能对野生生物行为、状态产生影响的任何诱饵。”通过诱拍实现的摄影,不属于野生动物摄影的范畴。花蚀还听说,有人甚至把蛇钉在木头上来吸引鸟。
塘主飘海正在布置鸟塘(帕索卡/图)
花蚀仍然会去鸟塘,有些鸟在那里才更容易看到。大学时,花蚀做过鸟类鸣声的方言研究。他举着定向麦克风,拿着播放鸟类鸣声的喇叭,四处找鸟。苦苦找过鸟的他明白,鸟儿常在特定的地点出没,而在广袤森林中寻找特定的鸟类与大海捞针无异。“它确实与最纯粹的野外看鸟的感觉不一样,但在最纯粹的野外,也要找鸟点。”
花蚀只看鸟,不去记忆鸟种和数量。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观察本身。儿时,教室窗外的鸟比课堂更让他好奇。他看鸟儿在做什么,也听它们的鸣叫。到现在,花蚀也很难移开投到鸟儿身上的目光。他不仅爱观察鸟,也注视着鸟儿生活的广阔自然。花蚀思考着,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让保护自然的理念更落地?
2019年,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师生组队来到勐仑镇的村寨,寻找双辫八色鸫。抵达村寨时,他们发现,本应有双辫八色鸫出没的地点,竟然放着二十多个捕鸟的钢丝扣,周围则是散落一地的羽毛。从那时起,版纳植物园开始帮助勐仑镇的村民建设鸟塘。
2022年,除了不能营业的雨季,在七个月内,鸟塘主人飘海收入了十万多元的门票钱。观鸟人花费的不只是门票。他们吃的盒饭、上下山的接送服务,飘海都交给其他人做。鸟塘的收益还惠及其他村民:村中有两个大家族,飘海建成一个鸟塘后,又帮助另一个家族也建起了鸟塘。他拿出门票收入的10%用于村寨建设。在版纳植物园的帮助下,不同的村子根据环境区分鸟塘。有些鸟塘以石灰岩为生境,有些则以密林为生境。截至2024年8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