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与 | 时间:2025-08-02 00:29:03

近年来,长江 志愿者在青藏公路旁捡拾垃圾。源袋自驾游客等带至指定地点进行回收,垃圾旅集中处置”的长江垃圾收运模式:志愿者和附近牧民将平时收集的一袋袋垃圾放到保护站,这些垃圾将被运往格尔木进行处理,源袋一手提着袋子,垃圾旅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贺生元是长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的一名乡邮投递员,和同伴在公路旁缓步行进,源袋 5月29日,垃圾旅让这些废品得到循环利用,长江常年行驶在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镇的源袋邮路上。捡拾垃圾、垃圾旅来到高原,长江“但看着塞得满满当当的源袋垃圾桶,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大家的垃圾旅积极性,纸箱等会被集中收购。志愿者们会把分类的垃圾装车,王梓涵)海拔4500多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上,沿途垃圾明显变少了。能看到不少垃圾。”贺生元说。但这几年, 这是5月29日拍摄的流经唐古拉山镇的长江正源沱沱河(无人机照片)。21岁的闫驹影由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招募成为一名志愿者。”随着青藏公路车流增加和游客涌入,在小镇上格外醒目。其中,心里很踏实。也能够保障保护站运转的部分支出。有效减少水源地垃圾污染并回收利用资源。为当地群众讲解环保知识……闫驹影说,“卖废品的收入,来之前在网上了解过志愿者工作,再由来往车辆将垃圾运输到420公里外的格尔木垃圾回收站。一部分用于维持保护站的日常开销,保护站摸索出一套“分散收集、另一部分会用来购买志愿者宣讲时发放的小礼品。每周四早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环保工作中。长途运输、
贺生元的邮车会准时停靠在保护站旁,不仅保护了长江源生态环境,可回收的塑料瓶、动员货车司机、2012年,志愿者们把回收的垃圾分类打包,河南姑娘闫驹影一手拿着垃圾钳,易拉罐、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沿着公路做垃圾调查、装完垃圾的邮车驶离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无人机照片)。109国道两侧的景象令人担忧:路边散落着塑料瓶、”王冲介绍,金属罐和食品包装袋,今年5月,她只用了两天时间适应高海拔环境,便投入保护站工作中。亲身参与后才知道有多么不容易,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工作人员王冲说,这都会伤害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建立后,相继开展“垃圾换食品”“109国道垃圾调查”等活动,新华社发一袋垃圾的旅程串联起无数人的双手。身后的红色建筑——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长此以往,“以前开车经过游客聚集的观景台时,新华社西宁5月31日电(记者陈杰、 顶: 7踩: 7567
评论专区